IT 職人 - 我工作中的科技分析,對於投資的意義和邏輯 (3) 往日的 Nvidia,今日的 Ethereum?
聲名:本文章不是投資建議。 上次寫相關主題,是透過自己作為IT人角度,如何影響我的投資邏輯,今次繼續。(參考: IT 職人 - 我工作中的科技分析,對於投資的意義和邏輯 (2) 我看 Nvidia CUDA 和 Ethereum ) 前言 如果有留意我的blog的朋友,我在多次在不同文章中形容區塊鏈 / 加密貨幣「走入建制的過程」。 首先這個改變是一個過程,可能是很長的時間,不是一日之間的突然改變。 區塊鏈 / 加密貨幣和建制,即傳統金融,不是有你無我,不是完全對立。這個角度,好容易導向ban crypto種種結論,這幾年的發展,顯示出這種ban結論是錯。相反若果區塊鏈 / 加密貨幣要落地,和傳統金融是要漸漸地融合。理由很簡單,我們的實實世界是99.99%都是中心化,若果完全將其拒於門外,反而是阻礙了區塊鏈 / 加密貨幣的落地。 我為何會關注以上的與建制的互動,因為我自己本身都是來自建制,即傳統金融的一份子,退休之前在銀行和保險公司的IT工作了約30年,我自身就好像建制傳統金融的縮影。我的很多想法都會包括考慮建制的角度,包括:困難,挑戰等。更重要的是我對於區塊鏈 / 加密貨幣的思維都在不同時間經歴很大的改變,由抗拒,到了解,到接受,我相信這種改變都會或者將會在建制傳統金融之中發生。 價值的思考 網上見到: 「其實所有嘢都係大戶做出嚟, 你睇下港股美股咪又係升, 金價咪又繼續創新高」 以上的角度,所有東西有價錢的升跌都是虛無,都是無中生有,亦會最終歸於無有。但是忽略了背後有沒有基本因素支持,如果沒有,的確升跌都是無意義的升跌,是零和。相反如果具有充足的基本因素支持,東西的價值就會最終成為價格的趨勢。 上面提及最初自己對於加密貨幣十分抗拒,當時大概是2017年crypto牛市,我基於自己的工作背景,十分注重金融機構系統的KYC (Know your customer)和你AML (Anti-Money Laundering),crypto是欠缺的,是完全和我的工作中認知相違反。我當時的結論是監管去禁止是100%必然發生,否則我工作中的合規考慮可以等於廢掉因為,它的功能純粹是犯罪工具。(參考: Crypto 加密貨幣的原罪 ) 到2021年的crypto牛市中,一個偶然的機會,我知道香港SFC證監批准牌照給OSL加密貨幣交易所平台的消...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