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市或熊市,財務自由,計劃和執行
樹窿,其實可以通往目的地 早前滙君兄在止凡Channel的一個Live - 投資樹窿,在節目中拋出一句:「財務自由需要年支出的100倍」。 可能加上去年投資市場的慘況,媒體說的什麼幾多十年未見過的熊市,我見到不少網友聽完以上說話,信心更加受到打擊,很多表示十分灰心。 我有細心去聽Live中𣿬君兄的講述,其實他說出這一番話時有一個Context(希望我沒有理解錯),是提及很多20-30歲的人對財務自由的盼望,但不可以忽略可能會面對要活多50多年或以上的生活支出,加上通脹或者其他不確定因素,最壞情況,等等。更加重要是透過工作和進修,努力去增值自己。 之後我看了Blogger小薯兄的文章,我覺得有參考價值,提議大家可以看看:(1) 絕望真相!40歲財自要預好100x年開支才說吧! (2) 絕望真相中的一點雞湯 。小薯兄的計算中,年支出的100倍,是假設「沒有投資,一舊錢慢慢去搣」。如果有投資,年回報+5%,這個數字已經縮小到35倍。 如果你有一定程度財商,相信都認同「沒有投資,一舊錢慢慢去搣」,根本不是一個完善方法去達至財務自由。 如果一聽到100倍,立即下判斷而打瓜自己,小心自己成為標題黨的忠實信徒。 最重要不是因為別人說的一個數字,要有開放自己的態度,最少自己去計算一下,或者去research,或者看看不同人的意見或文章,然後計入自己的情況,才去作出一個適合自己的比較準確的判斷。 支出人人不同,投資回報%和風險承受能能力亦人人不同,以上這一個計算,必定是自己去做,而不是靠聽人講。如果不知道自己可以長期回報%達到多少,一是你未有開始投資,一是你未有做好一個較長時間的投資紀錄。坐言起行,今天就要開始做。 我對於相對比較年輕的朋友對於財務自由的目標,我覺得另外一個風險是,自身的情況可能未來有比較多的改變,用作以上計算的所謂預計支出,都可能因為未來的人生歴程而大大變動,單獨一個人的生活支出,到有伴侶,有家庭,有子女,買樓等,實在很困難在Day 1可以好好作出預估,或者根本無從估計,變化實在太大。無論是100倍或35倍,都不易做到有意義的計算。 有計劃,沒有執行,只會永遠是一個夢想。 有執行,沒有計劃,像軚盤失去控制能力,如何確定可以向目的地前進,又或者過程中遇上問題,遇上逆境,車就先控,很容易會放棄。 計畫應該包括考慮不同情況,包括:最壞打算、風險控制,計畫才可以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