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ward Marks 的價值投資Memo,25號宇宙,帶出的人生意義
Howard Marks的Memo - Something of Value
Howard Marks在2020年疫情期間和兒子Andrew一家共住,共處可以建立更好家庭關係之外,Howard Marks和Andrew對於價值型投資(Value Investing)和增長型投資(Growth Investing)有很多深入的討論,寫成這Memo名為Something of Value,可以視為價值投資的重温,同時是價值投資回應疫情和科技發展的更新。原因是過去13年,增長型投資比價值型投資表現更佳,在2020年疫情期間情況更甚,價值型投資VS增長型投資成為很多人爭論的話題。
Andrew是Howard Marks - 價值投資大師之子,Andrew本身亦是Professional Investor專業投資者,和另外兩個合作夥伴管理TQ Ventures,主要投資在Growth Company科技增長股為主。
以下是我看完Memo比較特別感興趣的內容,不是Memo完全的總結:
人看投資的角度和思考有限制,被自己的過去和經驗所影響。例如:
- 他的父母生於1900年代,經歷經濟大蕭條,見到經濟快速轉差的情況,考慮”好天斬埋落雨柴”。
- 他的投資哲學和概念在60年代形成,當時市場上未有很多投資理念,很大程度受到Benjamin Graham影響,經歷過Nifty Fifty Bubble的泡沫爆破。
- Andrew很早已經和他有討論投資,Andrew喜歡Howard Marks的投資哲學,慢慢建立起投資的根基,包括:了解投資者心理,重視公司基本因素,逆向思維,由早期投資的巴菲特型價值股,過渡到科技增長股。
過去的方法有效,不等於未來一樣用得着,例如過去的資訊落後,沒有電腦,沒有Database,沒有Excel,整理資料而造出的統計變得珍貴,亦可能成為發現市場錯價的投資機會。現在一個普通學生利用一部Notebook可以做到,這種資勢成為無用武之地,這種優勢值得去反思。
低PE的公司不一定平,高PE公司不一定貴。不容易準確去預測的事情,不等於不真實。看價值,了解價值,更重要是質量的考慮,多於純粹數字計算的考慮。
Internet和科技發展,令到世界已經改變,令到高毛利率和高增長變為可能。有能力的公司透過科技,可以無限地擴展,成為巨企大到不能倒,一個例子是Amazon。另一方面,一間公司原有的護城河,可能因為科技,這個護城河的優勢可以突然之間消失。
價值投資者是一個懷疑主義者,這樣可以有效避開未了解到的東西所帶來的風險,不過懷疑是一個起點,不是終點。透過懷疑,去挑戰自己的想法和假設,對新的世界充滿好奇心,去學習不了解的東西,去徹㡳了解,去獨立思考。
他舉出一個例子,2017年的一個Memo - There They Go Again ... Again,關於加密貨幣。科技創新和市場投機行為,代表著兩個方面。從風險角度,懷疑可以減低風險。他承認自己未有足夠知識去徹底了解,不可能有理性結論去完全否定其價值。需要學習和了解更多,才可以有一個知性的觀點和作出結論。
與其去不斷爭論價值型投資VS增長型投資之爭,更應該花多些時間去學習新事物,了解不同價值的意義。
這是我第一次看Howard Marks的東西,看完的感受很深,他已經是價值投資的大師級地位,更吸引我的是一種大師級的氣概。他以75歲之年齡,不是只滿足於自己已有的概念和知識,反而不斷挑戰自己的想法,有十分開放的態度,在不斷改變的世界之中,多次強調要保持好奇心,好奇心是推動力,去不斷學習新的事物,新的價值。價值不是一條過去既定的公式,價值的意義是要自己去尋找。
知識的追求過程,可以很精彩。
(參考:OakTreeCapital.com - Something of Value)
25號宇宙
最近Google看了”25號宇宙”的文章。
在60年代,美國生物學家John B. Calhoun在馬利蘭州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,為老鼠建造了一個老鼠鳥托邦,實驗人員提供無限供應的食物和水,使老鼠遠離疾病,氣候,掠食者。這個天堂名為”25號宇宙”。
實驗的最初期,因為馬利蘭州被老鼠肆虐,Calhoun在政府工作,工作的內容是研究老鼠,在家的後院建起1.5畝的鼠城,最多可以容納5000多隻老鼠,當老鼠數目超過150隻之後,老鼠的行為開始變得詭異。不願意交配,互相撕殺直至死亡。當鼠群的l數目下降至一定水平,老鼠的行為又回復正常。Calhoun感覺到好像有一種神秘力量操縱着老鼠的集體行為,這現象更激起了Calhoun去研究的興趣。
於是Calhoun開始建造更大更完善的鼠城,當老鼠的數目上升到一水平,神秘力量又開始出現,影響老鼠的集體行為,抑制老鼠數目的上升。
實驗所見深深吸引着Calhoun,令他着迷,他認為可能外部環境和空間,令到老鼠感受到壓力而行為反常,他的目標建造一個更大更完美的環境,可能證明到這種神秘力量會消失。正值當時美國走向城市化的發展,這個外表是生物的實驗,具有研究人類社會性的意義,得到美國國家精神衞生署支持。
1968年7月9日,開始進行”25號宇宙”實驗,老鼠的數目由4對開始,不斷上升而翻倍,可惜神秘力量最終都出現,經歴了五年時間,直至1973年最後一隻老鼠死亡,實驗終止,成為一項被封禁的實驗,Calhoun受了很大的打擊。
Calhoun完成的實驗論文之中,用了1/5的篇幅談論聖經中的啟示錄,又多次引用啟示錄的內容。論文發表後他都不好受,同時受到科學家和神學家很大的批評,科學家認為Calhoun引用神學來論證科學實驗是科學界的恥辱,神學家認為Calhoun利用老鼠實驗去影射人類是對上帝的侮辱。
一個經過人的精心設計,以為是完美的老鼠鳥托邦,令到賴以生存的條件和資源,變成垂手可得,無所欠缺,最終的命運竟然是令老鼠群體走向滅亡。
相反地,當生存中有欠缺,追尋所欠缺的東西的過程是否成為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?
(參考:soundofhope.org)
人生意義
數年前聽過一個Talk,內容的其中一部分提起不少退休人士,尤其是男士,在退休之後,可能心理上或身體上出現毛病,最後不久人世。
現代人的生活中,工作可能佔據了大部分,變成人生中只有工作和賺錢。當退休之後沒有工作,財務自由又解决了財政上的壓力,就沒有了生活甚至生存的意義?
沒有工作,沒有興趣,就沒有事情可以做,沒有朋友和社交。隨著年紀漸大,週圍同齡的人會一個一個離開,所處身的世界會變成越來越小。
Talk又有提及長者活得健康的一些建議,大概是:
- 注意飲食健康之餘,間中有機會可以食得好一點,或試試未食過的口味和東西
- 注意自己的衣著,打辦和儀表,不可以不修邊幅
- 有自己的興趣,朋友和社交
- 保持做適量的運動
- 除了身體的健康,都要注意心靈的健康
我覺得總括的意思,大概就是對生活和世界充滿興趣和好奇,生活中有所要求。
當沒有欠缺,到沒有要求,可能變成無欲無求,要小心如果慢慢走向極端成為生無可戀。
對世界好奇,對知識好奇,對生活好奇,相信可以不斷尋找出人生的意義。
希望大家都能夠一直保持赤子之心,對萬事萬物,都有著好奇心
ReplyDelete看到小朋友經常問: "點解嘅?"
其實很有趣。只是成長把人磨鈍了。
社會能夠不斷進步,就靠人們的好奇心,不斷推陳出新。
謝謝儍貓
Delete好似Steve Jobs : Stay hungry,Stay foolish
但同時社會上也有很多廢老,阻礙社會進步
Delete謝謝Vision,好似是死症?
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