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 Hype Cycle 技術成熟度曲綫?
人相信未成為事實的憧憬,
不相信由憧憬實現的事實。
* * * * *
Hype Cycle 技術成熟度曲綫
著名科技研究公司Gartner,是行業中的龍頭,它使用Hype Cycle去表達科技發展週期,當中有不同的階段,由誕生至成熟並應用。(參考 Wikipedia,下圖是每一個階段更詳細的描述)
- 科技誕生的促動期 (Technology Trigger)
- 過高期望的峰值 (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)
- 泡沫化的底谷期 (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)
- 穩步爬升的光明期 (Slope of Enlightenment)
- 實質生產的高原期 (Plateau of Productivity)
由過份期望及憧憬,到回歸平淡,再融入到平凡的世界中應用而落地生根。
面對新科技和面對投資,是息息相關,都是面對未來的未知之數,當中包括期望和管理期望。期望背後,一切就是人心。
2000年科網泡沫
Inflated Expectation (過高期望),一個經典的例子,當年的科網泡沫,相信大部分人都有所聞,甚至參予投資而損手。當時普遍的認知,看到正在發展的互聯網如發現一個寶藏,只要公司有一個註冊了的網站就可以受到投資者熱烈追捧,公司如何賺錢沒有人會去深究。
科網泡沫爆破,市場經歴天堂和地獄,故事沒有停下來。互聯網繼續快速發展,之後二十年到今天,有科技公司可以健康成長,公司業務/收入/盈利持續增長,有清楚business model可見,並成為今天的科技巨企,打入全球十大市值公司排名,例如:Apple,Amazon,Google,騰訊等,市值以數十倍甚至百倍增長。但是有多少投資者有信心一直長期持有該股票,和公司一同成長而得到可觀回報?還是沉迷在10-20%利潤的買賣賺差價?
可以說科網泡沫時期的投資者,投資的視野不是全錯,只是時間上的錯配,錯在期望太早而且期望太高。
用倒後鏡看歴史
自己一直在金融機構IT工作,大公司很多時候面對新科技偏向保守,昔日的例子:Internet很危險,員工不應該擁有公司domain的email address,Open Source / Java不可以使用等。
科技發展未必是一帆風順,今天一般人使用的"科技",昔日如何走入建制登上大雅之堂,可以説沒有東西是必然的,一切得來不易。
改變可能緩慢,但世界還是會向前走。
用望遠鏡看未來
人只可以謙虛去面對未來。
"香港地方細,做網購不可能成功"
"5G網絡和手機,就是沒有需要"
"Bitcoin/加密貨幣是金融騙局"
"無人駕駛,沒有可能"
不打算為以上作出任何結論,誰是誰非,耐心等候,最終歴史會給我們答案。
以上不是投資建議,只是個人分享,歡迎大家留言討論。
參考文章
Comments
Post a Comment